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芒康 / 旅游芒康 / 民风民俗

芒康县开展非遗挖掘与收集工作

2017年12月14日 12时22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本网消息  为了进一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与收集工作,近日,昌都市文化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到曲孜卡乡、纳西民族乡挖掘和收集非遗工作,成功挖掘到2项具有悠久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完成相关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确定将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的 “假结婚”、曲孜卡“弦胡”制作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纳入自治区申报名录,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此次挖掘工作由昌都市文化局局领导亲自带队下乡开展拍摄、录音,我们有信心将“假结婚”、“弦胡”两个项目整理完成并纳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使芒康县优秀民族历史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及传播。

“假结婚”:在这里“假结婚”被称作“巴玛巴典”,“巴玛巴典”历史的由来是,自我记事起“巴玛巴典”仪式活动每年都会举行。传说;上天派遣“阿尼乃求”山神来守护盐田,保盐田一方平安,人民称为“擦行阿尼乃求”,现在大家简称为“阿尼乃求”但“擦行阿尼乃求”来到盐井时,大家都不认识,没有人供奉,就原路返回天宫时,有一位老奶奶知道后,就用盐供奉“擦行阿尼乃求”,并不停地祷告“擦行阿尼乃求曲学”,“曲学”为藏语“敬语”向上神祷告之义。听到此句,“阿尼乃求”转过来说道:不是没有人供奉,我应该留在此处。因此,此山神坐落在碧托乡境内,保佑着山这边的盐民,刚开始没有搞“巴玛巴典”祭祀仪式,但加达村疾病及灾害不断,村民们痛苦不堪,“擦行阿尼乃求”喜欢热闹,当地老板姓从寺庙里的喇嘛那里听说传言以后;就搞了一场“巴玛巴典”(假结婚)习俗,热热闹闹的祭祀仪式完成以后,盐民们再也没有出现疾病的缠绕,从此以后仪式保留至今,现称为加达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传统保留节。

“弦胡”:“弦胡”即二胡,藏语叫“白旺”,是当地群众自己创造和发明的一种乐器,与其它地区的“弦胡”相比芒康的“弦胡”短而粗,是当地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声音优美动听,“弦胡”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此次实地调研,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力度,促使芒康县农牧民群众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