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芒康 / 旅游芒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弦舞

2019年03月30日 05时59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1.png

本网消息 芒康地处横断山脉腹地,高山深谷是芒康最主要的地理特征,巍峨的雪山,汹涌澎湃的江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芒康独具风格的地方民族文化——三弦舞。

三弦是古老的弹弦乐器,有丝质外弦、中弦、内弦三根,故名三弦,又名弦子。三弦舞是融弹、唱、跳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芒康的三弦舞,由于特殊自然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恢弘的音调配合粗犷的舞姿,其特点,原始、古朴、典雅,独具澜沧江江畔的风格,有“茶马古道”的神韵之感。动作优美长袖飘逸,歌声悠扬,旋律婉转,脚步拖点,转身潇洒,音乐与舞步紧密结合,给人一种生动、活力、奔放、活泼的感觉。

三弦舞其价值在于: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独特,民族风格强烈,高原特色浓郁,歌舞内容丰富,其歌舞传统弥足珍贵。三弦舞所处地域为“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古朴、典雅的三弦舞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来往旅客对三弦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藏东南地区和藏、川、滇交界处非常著名的一种舞蹈,对于研究“茶马古道”的历史,藏、川、纳西等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史以及藏、川、滇三省区的历史都有重要作用。

三弦舞起源于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境内,据考证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他们的先民就开始用自制的初级三弦琴开始弹奏原始的三弦,慢慢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很多人改进,才有了现在的三弦舞。至今除该乡境内广为流传,周边地区也较为知名。

三弦舞是以三弦琴为伴奏乐器,传说琴头是龙的头,琴身是龙的脊梁,琴弦是龙的筋。而现今的三弦琴是以纯木制成。

三弦舞的表演是以男女聚集翩翩歌舞,歌词动听、节奏悠扬、时快时慢。音乐以淳朴明亮、唱腔奔放流畅为特点。不受人数、场地等限制,男女齐唱,边唱边跳,以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为主要内容。

经过芒康县民间艺术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老艺人的精心整理挖掘,使得这芒康县独有的艺术再展昔日风采。据说原舞蹈有12个节目,现流传下来的只有7个,现今约有200名艺人会跳这7个舞蹈。

三弦舞在世的传承人

江白伦珠,生于1942年7月,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扎西拥丁组1950年上小学;1959年——2003年担任扎西拥丁组组长。其祖父达吉传给其父亲扎西吉村,其父亲扎西吉村传给江白伦珠,现已传给儿子扎西多吉。江白伦珠的三弦舞是由其父亲自传授指点,从基本功开始,在掌握了诀窍后,更多是由自己弹,弹熟练以后,再到田间地头或者同年强人一起娱乐时和别人切磋三弦技艺,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三弦韵律的弹奏方法,节日、婚庆或闲时弹奏,经过多年反复的弹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为当地三弦知名人士。

索朗扎西,生于1964年3月芒康县曲孜卡乡达许村二组,1972年9月——1975年7月在达许村上小学;成年后一直在家中务农。

现索朗扎西已成为本村本乡三弦舞的代表人物,在中年人中是最有三弦舞成就的,在达许村索朗扎西家三弦舞是最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为传承发扬三弦舞作出了努力。由其祖父昂吉传给父亲扎西次仁,由其父亲教授索朗扎西基本功、指法、脚法,除了农忙意外,闲时经常跳,本村里或其他村有节日或婚嫁的都请去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三弦舞经验,弹奏效果也很好,技艺得到发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