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帕”是一种祭天仪式,传说在远古时候,天地结合处首先出现了纳西民族的祖先,所以,纳西族认为纳西民族是最早出现在世界上的人类生活。
“纳帕”是一种东巴文化与藏文化的结合,是盐井纳西民族特有的节日,也是盐井纳西村群众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纳西村群众按照传统风俗,全村分三组每户家庭轮流举行。“帕”在藏语里意为猪,每年的主办户要准备一头纯黑色的公猪用来作为“纳帕节”的祭品供全村人过节。但是,其他成员户也有义务提供猪粮,以保障猪长得膘肥体壮,这已经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习俗。
在“纳帕节”的前一个月,藏历12月14日那天,要举行一场“扎拔”仪式,主要是打扫祭祀台,还要在祭祀台分别种下柏、松、青冈三种树枝以做好准备。正式的“纳帕节”在每年的藏历新年5号、8号举行,是纳西村群众过年时的一种特色,就在“纳帕节”的头一天,每小组选出来的几个“拉带”会来到主办户中着手开展“纳帕节”的前期工作,准备饭菜和“纳帕节”所需的东西,还要在主办户门前用石膏画一猪的图形;傍晚,其他成员都要陆续聚集在主办户中举行“贝增”仪式,准备过“纳帕节”;晚上,人们首先给节日准备好的猪喂酒,使起到麻醉作用,同时,纳西老人开始向祭祀品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回屋后,纳西老人首先向灶神磕三次头,然后祈祷家庭平安、幸福、吉祥。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人们就扛起猪往祭祀台敢去,首先屠夫将猪宰杀,等猪断气用火烤取毛,但生火的木柴也有讲究,只能用一种叫“蹦布斯”的植物,火烤是为了方便去掉猪毛;其次“煨桑”,按照藏传佛教需要用柏树叶或松树叶点火,从猪内脏中取出一点肝、肺、猪血混米等放入火中祭天仪式开始,纳西老人口念东巴经文向上天祷告,祈求保佑大地万物和谐、安康、幸福。然后按照传统,纳西老东巴就能从猪的脾脏、肩胛骨的形状和完损情况判断来年的灾难、收成、忌日等征兆。仪式结束后,人们围坐在一块开始喝酒、吃肉沐浴在节日中,最后人们就把猪肉均等分配给所有成员户骑上马高喊着“窝增达”小跑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各自回家,“拉带”和亲朋好友会聚在主办户庆祝节日载歌载舞,这样的节日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天才算结束,到来年又要轮到另一户主办,就这样纳西村群众继续传承和发扬着民族文化的瑰宝。